自從興爺把清大OB組起來之後,TH44很榮幸可以跟清華棒球隊史上最強的學弟們一同打球。但是手邊儘是老舊設備,尤其是球棒:只有一支besr規範之EASTON Z-CORE 34" 31oz。
不是沒有買過其他球棒,剛退伍時還隨隊玩球。玩了幾年後,聽清華學弟說,交大有一支神棒,被「祂」碰到了就是到牆邊。但是只知道是藍色字體,其他一概不知。
不久,中興大學來清華友誼賽,中興大學就有一支,果不其然,只看到打者像揮拂塵一般,「抹」中白球,球就真的飛出中外野全壘打牆。天啊!「祂」是何方神聖?
當時在球員休息室觀戰,只看到黑底藍字,也不好意思借來看看。然後TH44便開始尋尋覓覓。
好死不死,當時Louisville Slugger Air Attack Bat是黑底藍字,

TH44以為就是這一支,以NT$8000多買起來「送」校隊,結果當然打起來不如預期。雖不好打,但當時劉建宏很給面子,違背良心給我這笨學長一些安慰,直說好打。
1999年時,終於知道是哪一支了,於是到處找,不找則已,一找才知道是EASTON Z-CORE Z2K,台北的體育用品社,要NT$15000~18000。實在買不下去。
上網尋找,在產地USA,一支要價約US$250,大概將近NT$8000多,加運費也大概NT$9000上下。但是記得當時年紀小,沒有網購經驗,更何況是上US網站用VISA交易,也不太敢,所以作罷。然而對於球棒、網購的好奇心,還是敗(buy)了一支。當時是直接在美國EASTON的網站下訂單,一切順利,一個月後東西到手。

在還沒網購之前,常常跟台北兒時球伴們打球,也談到這支棒。1999年底TH44結婚,沒有收禮金,他們就把錢集合起來,買了一支送TH44。這支是比Z2K再早一年的東西(台灣的球棒通常比美國晚一年多才看得到),當時叫做EASTON READLINE Z-CORE,黑底紅字。除了塗裝不同外,外型尺寸、輕重感覺、打擊瞬間都一模一樣。(後來readline又跟z-core分家成獨立產品線。)

紅字那一支,等於是紀念品,所以之後TH44都拿藍字Z2K到處打。突然間,TH44變成強棒,因為這隻球棒實在太猛了。TH44也拿此支回校練球,但不送校隊了,因為捨不得神器在外。然而跟著校隊練扒釘古,當然打完也要上去防守,TH44本來守內野,發現學弟拿神器打出來的球,像子彈一樣,於是TH44漸漸地移防外野,最後都站在牆邊等撿球。之後有一段時期,實在是投手的黑暗時期,像蘇戰神,張教授之流,也都被當時超級的「球棒材料科學」給修理的慘兮兮,有沒有阿搭哩都可以變成安打,動不動就被HR,也因此讓兩位超越極限,成為清華棒球隊之巨投。TH44當時很慶幸已經不是選手,不然一定也苦不堪言。後來只要校隊大專杯,梅竹賽前一個月,TH44就會出借神棒給學弟,而學弟後來也都知道,比賽找TH44借神棒。
那段清華棒球隊黃金歲月,亞軍-3連霸-亞軍-2連霸,都有神棒參與,當然大專杯成績跟神棒無太大關係,因為這一批球員聰明又有力,腳程快又經驗足,神棒只是錦上添花,讓清華HR多很多支罷了。(其中只有劉建宏這個怪咖,從不拿神棒,愛拿已經無彈性之球棒。打全壘打都是靠自身神力。)
TH44千交代萬交代,神棒只能上場用,不可以拿來賽前練習。可是這件事本來就很難要求,終於棒子頭被打裂了,神棒Z2K宣告報銷。
當時TH44有幸打新竹市乙組,由邱爺帶領之「東勢」隊。雖然95%以上都做板凳,但是TH44志在參加。TH44的Z2K借校隊,只好拿紅字Z-CORE與賽過乾癮。東勢解散之後,有隊員打Z-CORE上癮,還想用NT$10000跟TH44買。但是TH44自己要用,是不可能賣的。這隻Z-CORE出現在校隊,已經是小老二年代,這回TH44還是借,不同的是有時是比賽前一天,才跟學弟約校門口「面交」,有時是當天比賽,當天TH44自行帶到球場,賽完就帶走。
當然偶而還是被帶出場一兩個禮拜的時候,最後這支神棒還是死在一陣風練打TEE而陣亡。同樣的,棒子頭裂。

其實這支紅字Z-CORE,除了棒頭有一條裂縫外,其他部位(包含阿瘩哩)都還很好,是可以繼續征戰。但為了延長該球棒的壽命,不讓已經出現的裂 縫持續擴大,則在打擊時避開該裂縫,不讓該裂縫與球接觸。也就是說,要讓該裂縫躲在擊球點背後(相位差180度)。簡單的作法是,握棒時,請將臉正對著該裂縫,如此一來,擊球時,該裂縫應該會朝向後方捕手,這樣正是TH44所謂「裂縫躲在擊球點背後」。
正由於球棒越來越猛,BESR於是出現。Z2K之後,這個「SC500合金外殼+碳纖維核心」的Z-CORE,因為合金的向前開發(加Ti,命名SC777),而有新的球棒產生。有「SC777合金外殼+碳纖維核心+非BESR」的Z-CORE(-5),「SC777合金外殼+碳纖維核心+BESR」的Z-CORE(-3)與純粹SC777合金的非BESR(-5)。當時我還不清楚何謂BESR,還以為是「更猛」的檢定章,於是上US網站訂球棒時,挑了BESR的「SC777合金外殼+碳纖維核心+BESR」的Z-CORE(-3),34",30oz。到手後,試打了幾次就「冰」起來了,因為跟Z2K比起來真是難打的要死。此時非BESR(-5)的球棒,直徑還都是2-3/4",而BESR的,都已經縮小成2-5/8"。
而校隊進了一支純粹SC777合金的非BESR(-5),34",29oz,這支也很猛,跟Z-CORE不相上下,只是變形地很快,不多久阿搭哩就凹陷、龜裂而報銷了。
回到現在2009年,手邊只有當年冰起來「SC777合金外殼+碳纖維核心+BESR」的Z-CORE(-3),34",30oz。